19条评论

  1. 宣说“超越二元对立,不分别是非、善恶、正邪”的都是邪说,佛法破除的是虚妄分别,而不是否定如理分别。佛法是正法、善法。弥勒菩萨说:“深悟轮回,分别邪正,于大涅槃生决定信”。大涅槃即是正法、善法。

  2. 金刚经:以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很明显是修“善法”、得“正觉”,不是没有善恶、正邪。不能混淆善恶、正邪。

  3. 超越二元对立是外道说,正确地理解了也有一定的道理,例如超越了欲界二元就可以提升到色界。要提升到色界也必须断欲界恶、修色界善………。至于涅槃善,呵呵…….
    学佛法学成外道的大有人在,称为“内外道”。何况没有皈依、受戒、实修,只是看了几篇文章或者几本书的佛学业余思辨者。例如乘现、萧茗等等等等……..

  4. 乘现说:在“论道”方面,Deepseek完全碾压ChatGPT。Deepseek已经懂得超越二元对立。而ChatGPT则是轮子的水平,还在用“正直”这样充满二元对立的词汇来解释。

    答案是佛经中尚有”正直”一词,却未见“超越二元对立”一语。
    所谓脱轮就是从一个坑钻进另一个坑,无数坑坑相连,什么虞超、萧茗等等,谁也逃不脱。

  5. 论曰:正直者,方正质直。离邪曲之心也。正则不邪,直则不曲。谓闻是大涅槃甚深之法,则智慧增明,造理真实,心无邪曲,是
    为慧心正直也。

  6. 慧能说: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这样的见解在大乘佛经中说为“堕入二乘作意”,是为大乘行人之病。试问不见世间过,如何利益众生?
    大乘佛教,教在大乘,行在小乘,由来已久,此亦末法之相也。
    祖师所说不是佛说,有志有识者应当依经不依论(坛经就是论),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。

  7. 体佛与杨定一都是附佛外道。
    体佛是一贯道,一贯道源自罗教。
    杨定一是印度教,印度教源自婆罗门教。
    附佛外道的共同特征是给佛经佛法加上外道的解释,法轮功是这样,体佛、杨定一也是这样。
    例如三摩地,佛法所说的三摩地包含外道的世间三摩地(四禅四定等),佛法的出世间三摩地是不共三摩地,唯佛教圣者能入。
    外道以世间三摩地为解脱、涅槃、觉悟,自误误人,诚可笑也!亦可悲也!

  8. 杨定一所说的大定大约就是初禅,婆罗门外道认为那就是解脱、涅槃、觉悟、大我、真我、自性、永恒。几千年了还是如此。释迦牟尼佛传授佛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这类错误,不但没有达到目的,反而被外道渗透到了内部。
    杨定一不应该把印度教与佛教混为一谈,这是妥妥的破坏行为。

  9. 师曰:道非色相,云何能见?让曰:心地法眼,能见乎道,无相三昧,亦复然矣。
    无相三昧,乃佛法之真机也!更有首楞严三昧。饶尔聪明赛颜闵,不遇真师莫强猜。外道何知焉?

  10. 佛法与外道有不少名词相同,但内涵不同,很容易混淆。甚至在佛教内部,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教法里意义也不相同。例如解脱、涅槃、觉悟、自性、真我、不二等等。
    杨定一的不二论来自印度教,不是佛教的不二义,印度教的不二是色界世间法,佛法的不二是出世间法。
    如果印度教的源头婆罗门教是真理,释迦牟尼佛的出世就是错误。

  11. 印度教是以婆罗门教为核心,借用了佛教的一些理论形成的宗教,并且使当时的印度佛教界在理论上无法对抗。可见当时的印度佛教界在理论上就已经丧失了正见,更谈不上修证。
    印度教本质上仍然是婆罗门教,其修证超不出色界的范围,所谓的解脱并不是究竟。

回复 依佛依法依圣贤 取消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推荐文章